“今天最重要的任務,就是新品調試,能不能拿下訂單,就靠我們了!”
24日一大早,鍛造公司鍛一作業部工長胡德先在50MN班前會上布置任務時擲地有聲。他強調,這次調試,公司非常重視。班組也不惜“血本”用兩個班次的產能換來了這次新品調試的機會。
“花兩個班的產量代價是有點大,但從長遠看,絕對劃算!”胡工長堅定地說道,“如果新產品能得到客戶的認可,咱們未來定會迎來一個大訂單!”這是一份明白一筆賬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。
當天19點,把最后一顆螺栓擰緊,工裝切換順利完成。機組長陳彬擦了擦手上的油漬,說:“咱們機組該做的活兒都搞定了,現在只等明天他們上陣。這次調試成功了,50MN不僅又多一個拳頭產品,大家的口袋也多了一份保障啊!”這話讓其他人會心一笑,滿身的疲憊一掃而空。
擔任此次任務的總設計師、產品研發部首席工程師蔡誼成早早趕到現場。“調試是個精細活兒,干得好不好,不光工裝、設備關鍵,人也關鍵。前期你們干活沒的說,今天就指望大家出彩了!”面對蔡首平易近人,和藹可親的交代,幾個小伙子頻頻點頭,備受鼓舞。
24日上午10點整,一根紅彤彤的曲軸從生產線上“誕生”了!火紅的鍛件順利通過切邊,中轉臺、校正機、檢查出口,一路到達質檢工位,在場所有人的焦點瞬間定格在新品上。
質檢員王才鑫動作嫻熟,逐一測量產品的尺寸。“主軸頸尺寸合格,連桿頸尺寸合格,鍛件外觀無明顯缺陷。”聽到這,大家都稍稍松了一口氣。但下一秒,王才鑫皺了皺眉:“不過,字頭有點壓傷!”
“字頭壓傷?”幾人圍了上去。
“字頭壓傷雖然不影響工藝性能,可它是標識,關乎企業的形象!”蔡首沉吟片刻,斬釘截鐵地說:“還有錯差雖然合格,但離精品還有差距,我建議拉模重新調整!”
“拿下調試任務我們需要的不是合格品,而是精品!”機組長吳千浩干脆利落,一語定音:“分組行動,字頭壓傷、錯差調整、步進梁、校正模,一個個查!”一部分人忙著拉模調整,一部分人檢查校正模是否存在壓傷隱患,還有人對步進梁重新標定。六、七個人的工作,小吳分配調度的井井有條,頗顯大將之風。
看似簡單的細節調整,實則需要反復驗證。三輪驗證,三次打磨,從字頭坑的擴充到工藝參數的重新優化,每一環都精益求精。最終,當第四次鍛件產出時,標識壓傷問題徹底解決,所有參數也全面達到了蔡首的“精品標準”。
“字頭標識無損,外觀達標!”王才鑫看著測量數據,語調上揚。“完美!”有人歡呼起來。“漂亮!”蔡首點了點頭,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。
下午2點半,當最后一件調試件從校正機送往控溫爐,所有人都知道,任務順利完成了。這時大家的微信群里,迅速又傳來一條新指令:“清場后,立即切換新工裝。”
調試的是未來,切換的是當下。所有人迅速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工作中,沒有多余的慶祝,也沒有懈怠,而是再接再厲按部就班的踏實工作。從準備到調試,從細節調整到一次次驗證,成功背后是整個團隊的齊心協力。這200件曲軸,不僅是一個拳頭產品的起點,更是描繪了一幅關于50MN車間未來的美好藍圖,寄托著班組每一位員工的希望。
【供稿:呂春雷】